|
|
子路基本信息介绍
| 简体: | 子路 |
| 繁体: | 子路 |
| 拼音: | zi lu |
| 读音: | zǐ lù |
| 英语: | |
| 近义词: | |
| 反义词: | |
| 单字解释: | 子 路 |
| 造句: | 子路造句 |
| 组词,组成语: | 子 路 |
|
子路解释
|
子路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子路(公元前542-?)一名季路字仲由鲁国卞邑人孔门弟子少孔子九岁。子路家贫据说当他父母活着的时候曾从百里外背米回家奉养父母自己则常食野菜充饥可见他是一个孝子。子路个性好勇斗狠跟随孔子做学生后才逐渐在学问修养方面下功夫。 父母过世以后子路到南方楚国去求发展积累而成为很富有的人;出门时常从车百乘在家时积粟万锺日常生活享受极为丰盛但是双亲已经过世他常为此存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感伤。 他在鲁国曾为季氏宰也做过卫国蒲邑的大夫以及卫大夫孔悝的邑宰。他治理蒲邑三年的政绩孔子对他很是赞美。子路在孔门十哲中与冉有同列「政事」之科可见他的政治长才是孔门师弟共同赞赏的。治蒲是他的牛刀小试如果有主持大国之政的机会成就一定更大。 子路的才干不仅治民对礼乐教化以及治军均能胜任愉快。他曾充满信心的说:「一个诸侯大国即使外有战争内有饥荒假使由他来主政三年教民养民一定可使每个人民都能忠勇为国如义向善。」 子路不仅善于治军治民而且善于治狱。孔子在〔论语〕中称许子路:「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折狱是说对诉讼之事作出判决;通常司法官审判案件总得听取原告、被告两方面的言词然后加以判决可是子路是一个忠信明快的人处事非常果断大家一方面敬畏他一方面也很信服他所以大家都不敢对他说谎。子路有时只需听一道之辞便能判断曲直把讼案了结而且能获得社会大众一致的信服与称许。 上面说到子路是个孝子他更是一个重承诺的人今日答允别人的事一定今日即实践躬行决不留到明天所以〔论语〕上称赞他说:「子路无宿诺。」 在修养方面子路最被人称道的是他能做到不为外面的物质欲望所牵累不为富贵所动真正做到「无欲则刚」的君子。 子路不仅勇于行善更勇于改过而且能做到「闻过则喜」的地步这是非常难得的修养。 子路不得志于鲁于是到卫国去做孔氏的邑宰。孔子担心他个性太刚强曾以「不得其死」的话警戒他;后来子路果然死于卫难也应验了孔子的话时在鲁哀公十五年的冬天。 孔氏当时是卫国当政的贵族卫灵公的女儿伯姬嫁给孔文子生子孔悝。孔悝的舅舅蒯聩为太子得罪了卫灵公被逐离开卫国;他虽流放国外行为不很检点所以卫国上下都不喜欢他。大家认为公子郢极贤慧想拥立他为卫国的国君公子郢却不肯担任。于是依照周朝礼法由蒯聩的儿子辄继立为君是为出公。 当时晋国想护送蒯聩回卫国为君为卫人所拒绝蒯聩在戚邑住了十多年无法回国一直到孔文子死后蒯聩利用他姊姊伯姬的关系同卫国来争位挟持孔悝立盟誓支持他做卫国的国君出公听到了他父亲回国与他争位就出奔到鲁国。 这个时候孔子的弟子子羔(高柴)仕卫子路则担任孔悝的邑宰;孔悝被劫持后孔悝家臣便派人通知子路子路匆匆赶返救援中途遇害。其经过据〔左传〕记载:子路将入城遇见子羔子羔告诉子路城门已经关闭;子羔并劝告子路卫君父子争国我们既不预闻卫国大政何必把自己置于险地?子路则认为自己既食孔氏之禄孔悝有难自然不能避难不救。子路到城门口刚好有使者出城子路乘机进入城门;看到孔悝被蒯聩劫持子路与蒯聩理论蒯聩不听。子路想用火焚台逼蒯聩释放孔悝。蒯聩派人围攻子路;子路只身匆忙入城既无部卒又无甲兵被敌人以戈击中帽缨被戈击断子路自语曰:「君子死冠不免。」乃从地上将帽子捡起来戴好后从容就义。 子路被杀的消息传到鲁国孔子于中庭痛哭有吊者来而夫子拜之。孔子又请使者进来探问经过使者告诉孔子子路被政敌剌成肉酱孔子命人把家里食用的肉酱倒掉不再食用肉酱。孔子对学生的关爱于此可见一斑。
子路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教育Wiki编版
子路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孔子弟子。仲由的字。参见「仲由」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