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修辞学」依其从英文字翻译而来的意义是一个学习科目或者也可视为一门学问;是欧洲中世纪七艺之一且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文科。但其源流却始于希腊三哲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有一本专着即名[修辞学]。 照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中所说这是一种「艺术」是「说服者」(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所用的一种工具或方法;也可以说是「说服的艺术」。其中含有三个主要因素:一是「说服者」的性格能取信于听众;二是说辞能打入听众心坎引起听众的热情反应(如另有相反的说服者或意见时不妨刺激听众引起对对方的反感以至愤怒转而愈益服膺自己);三是要言而有徵可以用实例、讽喻辨明「真理」。由是「说服者」必须了解人情人性善用归纳的逻辑推理(特指亚氏所倡的三段论法)。说服类似「辩论」(dialectic)却不是对「一个人」而发而是面对「某一类人」发言则可旁敲侧击。言辞的技巧旨在说服听众并不严格的要求诚实。即是以能引起听众兴趣为主必须投其所好在涉及利益时当以最大的利益为指向。 亚氏的[修辞学]针对三种用途即政治、诉讼(法庭)和典礼的演说辞或祝辞。政治方面的话题有方式和工具战与和、国防、输出与输入、立法等。法律方面以行为的是非为旨辨别合法与违法的行为以与正义对照。典礼演说或祝辞之类关乎善恶的褒贬。前二者都要激起听众的情绪作用于是亚氏对情绪的定义和类别也有相当明白的解释并由情绪论及伦理和道德。不过说服在于以言辞折服对方或听众所以说话的艺术成为重要条件。 亚氏书中由说辞论及文章即文章的说服功用从而列举四种不当的例子如误用复合辞好用诡异字用长而频繁的形容辞不当的隐喻。而正确或良好的方式则是:善用连接辞用明显而特别常用的辞句避免含混不清明白陈述。对于全部说辞也要有适当的组织最主要的必然是陈述而继以例证。 由于欧洲中世纪时先发现了亚里斯多德的遗着修辞学在西方遂成为一个重要的辞目。实则在亚氏之前柏拉图(Plato 427~347 B.C.)的着作中(如Phaedrus)已经论及修辞而其后以演讲术着称的西塞禄(M.T. Cicero 106~43 B.C.)的遗着即将哲学与修辞学合为一体以为哲学须靠修辞而表现说服力且强调公众场合的演说效果其着作之一即为[演说家](De Oratore)认为伟大的演说家具有说服力与说服的技巧但演说的内容则须具有哲学观点或主张方能显示其见解有使人信服的作用。 中国典籍中向无「修辞学」一辞所以在西学输入之前并无以此为名的「科目」。实则中国不但有此科目而且有充分的名辞概念和史实只是未出现「修辞学」一词而已。 中文典籍中首先出现「修辞」二字的是[周易、乾卦]中的「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注为「修辞见于事者无一言之不实也。」是说言辞和事实、实例以至道理相符合已确定了言辞诚实是取信于人的原则。次见[论语.先进]中有「言语宰我子贡。」言语即是说辞正确的说即「修辞」而子贡之善于言语多见于其他记载足证子贡在说话方面有独到之处。同时孔子为鲁相的夹谷之会也表现了孔子的说服力。又[论语.子路]中有「子曰:诵诗三百受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则不但以「诗」为外交「辞令」的泉源更是通达「政治」的工具即不仅有「说服」的功能而且有通达政务的效用至少兼具了如亚氏所说的说服用于政治。又[论语.宪问]中有句是「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对言语和德性做了区分 而且孔子对修辞以「诗」和「礼」为依据从其中领悟说服的技巧。(按[礼记.曲礼上]中有句为:「礼不妄说、不辞费。」辞费即是说不必要的话。) 从我国典籍和史书记载中文之「言辞」或「言语」字面上和「修辞学」不同实质上包括「说服」的内容、用途、方法和技巧而且以「道德」为指导原则其用途不仅在「施政」(政教阐释)、「听诉」、国际(战和)等方面即在说话和为文也以求「辞达」为主要方向。 从战国以来便传有鬼谷子授徒的科目中有「说话」一类战国纵横家的苏秦和张仪即出自其门。而战国时期「说客」之多不能胜数多数以「说服」一位国君采取战或和的决定见于政治方面的最多现有[国语](左丘明撰韦昭注)一书。不过似乎多在面对国君一人而作但在面对一位国君时其臣下中不免有持异议的含有如亚氏所说面对反对者的「说服」方式与技巧。至于齐国的「稷下之士」以在「稷门」下当众演说而得名恰似亚氏和西塞禄所讲的演说。此后至汉高祖与楚王争锋时还靠「说士」如郦食其、陆贾之流的游说得成灭楚兴汉的帝业足为「修辞」有「学」的明证。 至于在书写或着作方面历来的作者无不注意文辞「工美」见于着作但少系统的论述直到刘勰着[文心雕龙]可谓为中国「修辞学」的经典之作刘氏只是不知道西方有这个名称而已但中国人却不可不知更不可误以为中国原来没有修辞学。 试从[文心雕龙]撰写的旨趣看在刘勰[序志]中说在于「树德建言」已超出「说服」之上。目的则在于「体现要义」所以「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用以为文章的枢纽;并剖析情理修饰文采说明风骨包括附会和变通;又陈述声律和练字等问题。体系之宏伟完整也超出西方修辞学之上。全书有四十九个题目尽在前四十五则之中即使以书写文章为前提然和「正式语言」如「说服」的性质比照也并无二致也不只用于政治、法律及典礼而已;其效用也不在一时一事的取决更关系着长久性的政策建言申张正义倡明体制意义也更为深刻。后世只把[文心雕龙]当作文学修辞之书未将其应用扩展至其他着作领域殊为可惜;更未将其对书写的经纬用于言辞则是极大的损失。而在教育中择其中言辞的要旨作说话的原则应该使言者或教师说话增加说服力是亟值注意之处不必以为中国无「修辞学」而有所憾。
修辞学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修辞是指如何调整语文表意的方法设计语文优美的形式使精确而生动的表现出说者或作者的意象期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一种艺术。研究此种艺术的学科即为「修辞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