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一个字或词可以适用的对象其共同具有的特性就是这个字或词的含义或内蕴义。要了解一个字或词的意义固然要知道如何正确地运用它但并不必要知道所有可以适用这一意义的对象;而且逻辑上也无法完全举出实例说明(参见「衍伸义」)。此外一个字或词的内蕴义与其所定义的事物是否真正存有无关。传说中的龙、凤和麒麟等名词没有衍伸义即我们没办法指出实际存在的这些动物;但这些名词还是有其含义。 界定一个字或词的意义时最为简便也较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同义字(synonyms)即两个字或词所指的是相同事物(衍伸义)且它们其有相同的性质或特徵(内蕴义)。但严格地说很少有两个或字词是完全同义的只能说它们的含义最为近似因而可以视为相等。很多字典尤其是不同文字对照的小字典都是使用这种含义的定义(connotative definitions)。 有些教育哲学家在分析特定概念时也喜从同义字的字源分析开始。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哲学」本身。哲学(philosophia)一字是希腊语的「爱」与「智」(philos or philein and sophia)组合而成也就是指对智慧的热爱。再如在分析教育与「灌输」的差异时有些学者认为区别的主要规准是内容主张「没有教条就没有灌输」因为灌输(indoctrination)是「教条」(doctri-nes)的传入。 使用内蕴义的定义时必须避免定义的循环也就是避免被界定项与界定项相互循环。如果说三角形乃有三个角的图形就没有达到说明三角形意义的目的。再者定义中的界定项适用范围也不要大于被界定项。例如柏拉图学园的学生将「人」定义为「二足无毛的动物」有位哲学家迪奥真(Diogenes)从外面丢进去一只被拔去羽毛的鸡质疑「这难道也是一个人?」他们才发现原定义的含义太少致使其衍伸义太广。 一个字或词的含义有时不同于其日常或字面上的用法。例如「母亲」的含义可能不是「女性家长」而是蕴涵着「温暖的家」或「母爱」等态度与感情的意义。特别是所谓的「说服性定义」之应用说者的目的在引起听者的共鸣并影响或改变听者的态度。例如有人说:「张三真的是一条猪啊!」说者并不是真的将「猪」的衍伸义外延到张三的身上而是反对张三作为「人」的含义(如人是理性的动物)并希望影响听者能鄙视或厌恶张三。
含义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包含的意义。 【造句】这句话的含义深刻值得细细思量。
含义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包含的意义。如:「这句话的含义很深值得细细思量。」也作「涵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