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自从后汉和帝时蔡伦发明了造纸的方法直到唐代以前中国的图书都作卷轴形式。然而经过长时期的使用也渐渐感到不便。所以到了唐代初年中国图书的形制就开始模仿印度的贝叶经不再将一张张的纸粘成长幅只要保持原来的单张积起来收存这就是宋人所谓的叶子。关于叶子名称的起源明末潘之恒在〔叶子谱题辞〕中曾说:「叶子古贝叶之遗制。」(〔续说郛卷39〕)清末叶德辉也曾加以考证〔书林清话卷1.书之称叶〕云:「吾尝疑叶子之缘起当本于佛经之梵贝书。释氏书言西域无纸以贝多树叶写经亦称经文为梵夹书此则以一翻为一叶其名实颇符。不然艹木之叶于典册之式何涉哉。」这种推论相当可信。中国的图书为什么称一张为一叶即源于印度的贝叶经。 叶子既然是一张张的散叶必须加以装置才不容易散失。装置的方法一种是用夹一种是用函。夹是仿印度贝叶经的方法。函的本意为容有如盒子古代有所谓玉函、石函都是用来盛装珍贵的物品。唐以前用来护书的只有书帙并无书函的记载。根据文献用函装书最早起始于唐当在改卷轴为叶子以后后来书册盛行仍一直沿用这种方法来保护图书。 唐代的叶子虽说是仿自印度贝叶经但形制则略有改变。贝叶经的形制因贝叶的大小受天然的限制而梵文是由左向右横写所以形成上下甚窄的狭长形。但这种形式用中国由上而下直行的文字写读起来就不太适合所以唐代的叶子不能不变其制。根据前人的记载及近代发现的遗物来看大约有两种形式:一种虽然作扁长方形但是上下加高。宽与高的比例约在2:1至3:2之间。而唐代纸幅宽与高的比例亦大约为3:2叶子大概就是以一幅为一叶。这种叶子因为纸幅比较宽大为了便于翻阅唐人多采用硬黄纸像后代的书画作册叶装置时必裱在硬纸上一样。叶子的另一种形式与贝叶无异所不同的只是变贝叶的构式为竖式成为上下高阔左右狭窄。 叶子比起卷轴来无疑地是进了一步查检起来要方便得多。但是它不像卷子黏连在一起当然比较容易散失错乱。所以唯有常备检阅的书才用叶子的形制这恐怕是叶子不太流行的主要原因。
叶子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教育Wiki编版
叶子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植物的叶的通称。 【造句】在中国大陆北方许多植物一到秋天叶子便开始凋落。
叶子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植物之叶的通称。如:「摘下一片叶子。」称赌博用的纸牌。《太平广记.卷一三六.李邰》:「唐李邰为贺州刺史与妓人叶茂莲江行因撰骰子选谓之叶子。」称书页。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称金箔为「叶子」。叶子菸的简称。参见「叶子菸」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