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武英殿原为清宫内廷一处建筑物之名称。据清吴长元〔宸垣识略〕记载:「武英殿在北京皇城之熙和门西南向崇阶九级环绕御河跨石桥三、前为门三内殿宇前后二重前贮书版北为浴德堂即修书处其后为井亭。」清廷因设修书处于其中遂声名显着。所谓武英殿修书处乃清室主控内府出版图书的专司机构其设立的确切时间已难考知据净雨〔清代印刷史小记〕一文中说:「武英殿之列版印书未详始于何时今考御定全唐诗及御定历代诗余皆康熙四十五、六年(1706、7)刊行何义门则康熙四十二年(1703)已兼武英殿纂修是其由来久矣。」另据近人刘国钧〔中国古代书籍史话〕书中指出:「清代官刻书几乎集中在内府内府刻书处称为武英殿修书处是康熙十二年(1703)所设因此它所刻的书一般称为殿本。」刘氏并未注明所依据的资料按清康熙12年(1673)圣祖曾敕令廷臣补刊明经厂本〔文献通考〕之脱简并冠以御序出版是否从此即有武英殿修书处的设立在未得到其他明证前未敢臆测。但康熙早期或中叶已有武英殿修书处的设置应不必置疑。至于武英殿修书处的组织则载录于〔大清会典〕卷98中。武英殿隶属于内务府设有管理王大臣下再设兼管司2人以内务府官兼任下又设正监造员外郎1人副监造、副内管领各1人委署主事1人库掌3人委署库掌6人实际负责行政事务。而刊印书籍工作则另设书作及刷印作等职位。书作掌界画及托裱等事刷印作则掌管写样、刊刻、刷印、摺配、齐钉等责任。为使出版之图书正确无误又设校录10人从国子监肄业生内选用。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规定5年内如果当差勤谨由总理王大臣酌量奏请议叙以资鼓励。此外武英殿修书处还兼负一项重要任务即在每年除夕时得向皇上进呈时宪书。大约每年10月朔日便由钦天监缴来时宪书然后由修书处依照规定式样雇写宋字人批为红字装作2册在年终随着奏销黄册一并进呈御览。
武英殿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在北京旧紫禁城西华门内乾隆时校刻经史于此。旧时内阁有武英殿大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