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禀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气禀是朱子论人性所用的名辞在〔语类〕中多所阐释如弟子辅广曾经问:「人物皆禀天地之理以为性皆受天地之气以为形。若人品之不同固是气有昏明厚薄之异若在物言之不知所禀之理便有不全耶?亦是缘气禀之昏蔽如此耶?」朱子回答以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为形而上之道气为形而下之器人生禀理而有性禀气而有形。理一而个殊是形质方面不同。 朱子认为人之气禀存在着差异或清或浊或厚或薄或刚或柔或急或缓。不同的气质禀赋表现在人生行事之中如果不小心节制或取舍则难免造成好坏优劣之别。朱子〔语类〕中说:「人之性皆善。然而有生下来善底有生下来便恶底。此是气禀不同。且如天地之运万端而无穷。其可见者日月清明气候和正之时。人生而禀此气则为清明浑厚之气须做个好人。若是日月昏暗寒暑反常皆是天地之戾气人若禀此气则为不好之人。」又说:「人……却是要变化气禀……如孟子道性善不言气禀只言人皆可以为尧舜若勇猛直前气禀之偏自消功夫自成。故不言气禀。看来吾性既善何故不能为圣贤却是被这气禀书。如气禀偏于刚则一向刚暴偏于柔则一向柔弱之类。人一向推托道气禀不好不向前又不得。一向不察气禀之害只昏昏地去又不得。须知气禀之害要力去用功克治。」朱子认为有是理而后生是气理是净洁空阔的世界、无形无踪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理本为一落实到个体便有气禀的差异或限制因此后天复性的功夫非常重要。 在〔近思录〕中又引大程子的话「明道日: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按着说:「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此两物相对而生也。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有然也。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朱子这样说重在教人努力为善并引述孟子说「性无不善犹水无不下」之意以为同样的水有的流入大海而受污染;有的流不了多远就混浊;清水和浊水仍然都是水只在自己小心不受污染便可保持清纯也就是凸显了善性;有人显出了恶主要的在于有私心有了私心天理便被汨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