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吉士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庶吉士亦称为庶常〔尚书.立政〕中有庶常吉士之语庶吉士之称即起于此;而明、清两代则选取于新科进士中教养之于翰林院以供朝廷甄选派用的储备官员称为庶吉士。 明洪武十八年(1385)太祖使进士观政于诸司;其在翰林、承敕监等衙门者称为庶吉士进士之为庶吉士自此始;其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者仍称进士观政进士之名亦自此始。其时庶吉士不专属于翰林;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既授一甲三人官又命于第二甲择文学优等杨相等五十人及善书者汤流等十人俱为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遂专属翰林。 初庶吉士之选取甚受重视然未有定制。至孝宗弘治四年(1491)给事中涂旦以累科未选庶吉士请循祖制选之;大学士徐溥针对过去庶吉士之选取加以评述并建议立下定制俾能在新进士中选取到真正优秀的人才为庶吉士其建言谓:「自永乐二年以来或间科一选或连科屡选或数科不选或合三科同选初无定限。或内阁自选或礼部选送或会礼部同选或限年岁或拘地方或采誉望或就延试卷中查取或别出题考试亦无定制。自古帝王储才馆阁以教养之本朝所以储养之者自及第进士之外止有庶吉士一途而或选或否且有才者未必皆才若更拘地方、年岁则是已成之才又多弃而不用也。请自今以后立为定制一次开科一次选用。令新进士录平日所作论、策、诗、赋、序、记等文字限十五篇以上呈之礼部送翰林考订;少年有新作五篇亦许投试翰林院择其词藻文理可取者按号行取。礼部以糊名试卷偕阁臣出题考试于东阁试卷与所投之文相称即收预选。每科所选不过二十人每选所留不过三五辈将来成就必有足赖者。」孝宗纳其建言命内阁、吏礼二部考选庶吉士以为常。 参加庶吉士选取的称为馆选;庶吉士在翰林院中观政学习时由翰(翰林)、詹(詹事府)官高资深者教之是为教习。三年学成后甄选考试成绩优者原二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原三甲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是为留馆;成绩次者则为给事中、御史主事或出为州县官称为散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