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中庸」一语首见于〔论语.雍也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关于「中庸」这两个字的解释郑康成在〔三礼目录〕一书中说:「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用也。庸用也。」另外程颐对「中庸」之解释则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而朱熹在〔中庸章句集注〕一书中则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这三个对「中庸」解释的例子初看起来语义上互有不同有相当程度的差距。个仔细研究起来这三种解释却是可以相通的。这中庸之「中」就是大中至正、中立不倚、屹立不摇的意思。中庸之「庸」就是日常所见、日常所行无可变易的意思。「中」也就是主敬立极、择善固执、允执厥中的意思。「庸」也就是随时随地每个人所应当实践所能实践的有普遍妥当性的平常行为 。仅言「中」而不言「庸」则「中」可能仅悬空而成为一种观念;仅言「庸」而不言「中」则此平常行为的普遍妥当性的内容不显。故「中」与「庸」应合而言之。 所谓中庸是不偏、不易所以中庸也就是「善」这种善必由不偏不易之行为而见亦即由中庸而见。这是「常道」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大道」是率性之道也是天命所赋予人类的阴阳之和自然之常的「天人合一」之正道。 中庸既是人人可以实践应当实践的德行为什么孔子又说:「民鲜久矣」又说「择手中庸 而能期月守」?近人徐复观在〔中庸的再考察〕一文中指出:「第一是因人的行为常由于自己生理欲望的冲动而失掉了应有的节制;第二是因为人常常不能抵抗外面政治社会环境的压迫、诱惑以至丧其所守同流合污。所以孔子说:『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君子依手中庸』能做到『遯世不见知而不悔』。为了要抵抗政治及社会的诱惑与压力所以孔子要求君子要『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要『强哉矫』要守住中庸之道。」
中庸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礼记》的篇名。相传为子思所作阐述中庸之道。 【造句】〈中庸〉整篇所说的就是一个「诚」字。 2:形容才德平凡。 【造句】虽然只有中庸之材但他对公司的忠心是无人可比的。 3: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造句】中庸之道
中庸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才德平凡指一般常人。《文选.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礼记篇名。相传为子思所作阐述中庸之道。宋朱熹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流行语。中间很臃肿。如:「人到中年身材也中庸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