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量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教育Wiki编版
1:评量是取得资讯进而形成判断并据以作成决定的过程。在整个教学历程中评量更具有承接转合、提供回馈的积极功用。 在教学基本模式中教学历程分为教学目标、学前评估、教学活动、评量四部分评量常被视为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但评量并非表示教学历程的结束而其评量结果更可提供回馈作用易言之教学评量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教学得失及诊断学习困难作为实施补救教学和个别辅导之依据。 教学评量包含三大部分:教师教学效率之评量、学生的学习成就之评量、课程设计与实施之评量。具有四项功能:(1)了解学生的学习成就以判断其努力程度; (2)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作为补救教学及个别辅导的依据; (3)衡监教师教学的效率作为教师改进教材、教法的参考; (4)获悉学习进步的情形可触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教学评量的类型就评量的时机和功能而言分为「安置性评量」、「诊断性评量」、「形成性评量」和「总结性评量」;就评量资料的解释方式而言分为「常模参照评量」和「标准参照评量」。 1.安置性评量(placement evaluation):又称为前测指在教学前对学生的「起点行为」方面的评量以获知学生所具备的行为、学习特质和在知识技能方面的精熟程度以作为规划教学内容的依据。安置性评量资料一般都由性向测验、成就测验、教学目标前测以及观察技术等获得。 2.诊断性评量(diagnostic evaluation):旨在发现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以提供教师补救教学之参考。诊断性评量方法包括教师自编测验、出版的测验、和观察技术。 3.形成性评量(formative evaluation):提供教师及学生连续性的回馈资料以帮助教师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成败的原因。形成性评量可透过下列方式进行:教师自编测验、家庭作业、课堂表现、观察、师生会谈、家长与教师的会议等。 4.总结性评量(summative evaluation):教学告一段时用以评断学生的学习成就、预期的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及其适切性以及教师或课程的效能。总结性评量的资料可由教师自编测验、标准化测验、和正式的观察量表去获得。 5.常模参照评量(norm-referenced evaluation):系以同年级或其他条件相若的一群学生在某项成绩上的分配情形取其平均数或中位数为参照点据以比较分析学生之间的优劣。此种评量常以百分等级或标准分数来表示。 6.标准参照评量(criterion-referenced evaluation):以事前决定的绝对性标准为衡断的依据考验个别学生的知能是否已达要求的程度从而判定其成绩的及格或不及格。 教学评量的方法美国教育学者沃金斯(R.K. Watkins)曾将学校较常用的成绩评量归纳为下列九种方法:(1)教师评判; (2)口头述诵; (3)论文式考试; (4)标准化客观测验; (5)教师自编客观测验; (6)学生作品评定; (7)操作的评定; (8)非正式记述的评量; (9)机械记录。这些评量方法各具其不同的特质及应用途径且教学目标又分为认知、情意、技能三大领域如何善用评量方法使各领域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表现均能正确的评量显现出来得靠评量者就需要与目的之不同作适当的选择使教学评量发挥革新教学措施以增教学效率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