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阳枋诗词作品集:
临江仙(涪州北岩玩易有感) 念奴娇(丁卯中元作示儿) 贽袁茶使 云山避地 用昌黎赋鸣雁韵劝蹇从叔出峡与乃兄相依 喜雨贺黄叔厚判县 送云山文先生吏部赴召 寿蹇从叔制干 寿邓提干母 寿邓提干母 寿邓了西提干与乃堂相距八日 久留黄池待弟侄不至九日独酌 见欧制干 见欧制干 回陆主簿贺生日诗 和王季行制干昌溪即事 和王季行制干昌溪即事 端平甲午踏槐前记梦中作 秤锤峡 别黔中赵尉 杨居士送眼药 和全父弟九华峰 徐毅斋为东翔侄改字为存子 为清溪邓茂林督工筑室 挽郑广安 社日过洞庭 逆境风返顺和东翔侄韵 回程宣义贺生日诗 和王南运八阵碛 和全母弟题暖重三丈居 古木 鄂渚大雪 包家园 咏丝桐 谒九江周元公祠嗣性善度先生韵 谢惠小鲜 峡州程彦彪签判赋桃花读之良有佳致嗣韵敬呈 问赵存礼分竹 文昌灯牌 挽乐应乃堂 挽何深甫 寿制置夏节使 寿李夔州乃 寿狄知录 寿程彦彪签判乃翁 绍庆府教厅瑞麦 买舟过太湖口入小港 腊月二十八日与知宗提举分岁郡中啜茶于北楼 开庆元年二儿自白水之江陵间作数语送行且劝 湖口和全父弟韵 和桃源宰赵存礼韵 和全父弟巫山峰韵 和全父弟立秋喜雨 和前人韵赋昌溪洞口 和夔州李约斋灯宵 和郭广文喜雨 和存子侄上风叹 和存子侄长吟邓都韵 过下花 过九江望风庐山雪一峰和全父弟韵 癸未守岁 庚寅予自莲荡泝流金甫弟顺流赴性善之招舟行 涪州北岩书院别王东卿归乐邑 丁家洲 登六和塔 长风峡避风和全父背弟韵 曹都统诗 丙寅八月旦震兴尚早坐而假寐梦与客诵云藜羹 北高峰 舟过三游洞知遂脱兵火矣喜赋 舟过碛江同存子侄论易 贽赵广安 赠蔺道士 云游 与存子侄王南运上风聊句 游下竺飞来峰和存了侄韵 咏黄池诗 乙丑除夕衍少陵韵成七言寄示任儿於珍南 谒九江赵守 辛卯三月金沙道中 谢涪陵刘君举使君见委北岩常长诗 晓起四山积雪 挽李致政 同存子侄造成莲荡舟中作 送谢方伯赴试 送文大监赴召 送田使君都统离夔赴合州 寿张方叔表弟 寿绍庆王守谨礼 寿绍庆金守 寿刘节判 寿李使君宣义父子同日 寿蹇用叔姻翁总干 寿韩司理 寿涪州李汉辅使君 寿邓子西知县 收弟侄书中都 石筒峡 绍庆罗巡检 少年看花行寄示谊儒侄 茅屋 沥鼻峡 井口镇石牛诗 回奉节宰阳季明 黄池舟中和全父弟韵 和赵景贤使君入昌溪即事 赋赵守接竹引岩泉 端午自乐温往垫江道中作 读易书怀 泊舟洞庭云薄天空湖光可爱恨未登岳阳楼耳 丙辰病起示儿 别宇文丈 别王菽俨 宝佑三年上已风雨连日成歌寄谊儒侄 用赵教授韵谢程签判春雪 用赵教授韵谢程签判春雪 挽赵飞卿 挽故人 挽故人 挽垓山陈宣义 和知宗喜雨 和知宗喜雨 和赵使君喜雨 和优点子侄赋雪 赴大宁司理贽俞帅 赴大宁司理贽俞帅 棕花 诸公招饮不赴诗送酒 诸公招饮不赴诗送酒 贽何总领 谒同年许使君德开 谒同年许使君德开 下沱张西叔牡丹号奇品以诗寄花因用韵谢 下沱张西叔牡丹号奇品以诗寄花因用韵谢 挽南平赵化卿 挽黄循斋 挽黄循斋 艘人误同行钱文作诗解之 艘人误同行钱文作诗解之 桑落洲望见庐山立雪一峰和全父弟韵 桑落洲望见庐山立雪一峰和全父弟韵 瞿唐峡 瞿唐峡 瞿唐峡 寄桃源尉赵谦之 鸡完滩 和峡州赵教授春后雪中惠酒 和峡州赵教授春后雪中惠酒 固城湖 固城湖 固城湖 庚子叨贽合州甘守 庚子叨贽合州甘守 池口下小港元遇大风 池口下小港元遇大风 池口下小港元遇大风 谒夔门桂帅 谒夔门桂帅 挽心友李应之判县 挽心友李应之判县 挽武龙蹇巡检 挽武龙蹇巡检 挽伏德华主簿 挽伏德华主簿 遣季子寿黄循斋二首 遣季子寿黄循斋二首 江干览镜 贺田都弦再帅夔 贺田都弦再帅夔 和杨提刑喜雨 和杨提刑喜雨 和陈提举喜雨 和陈提举喜雨 癸守岁职儿桃源黄溪村居 癸守岁职儿桃源黄溪村居 咏江南景物 咏江南景物 咏江南景物 巫山十二峰 巫山十二峰 和陈希舜浊醪二首又次为谋深远之作一首 和陈希舜浊醪二首又次为谋深远之作一首 和陈希舜浊醪二首又次为谋深远之作一首 再和陈提举喜雨 再和陈提举喜雨 贺李万州守夔 贺李万州守夔 和苏提举喜雨 和苏提举喜雨 和黄循斋送景正辅户曹之夔三首 和黄循斋送景正辅户曹之夔三首 和黄循斋送景正辅户曹之夔三首 昆岳有佳人四章寿黄循斋 昆岳有佳人四章寿黄循斋 昆岳有佳人四章寿黄循斋 昆岳有佳人四章寿黄循斋 和郑季南喜雪 和郑季南喜雪 和郑季南喜雪 和郑季南喜雪 和郑季南喜雪 和郑季南喜雪 中秋黄池舟中独酌五首 中秋黄池舟中独酌五首 中秋黄池舟中独酌五首 中秋黄池舟中独酌五首 中秋黄池舟中独酌五首 贽鄂帅张仕简 贽鄂帅张仕简 惊雷聚雨 惊雷聚雨 惊雷聚雨 避地云山全父弟诗寄梅花 避地云山全父弟诗寄梅花 避地云山全父弟诗寄梅花 避地云山全父弟诗寄梅花 避地云山全父弟诗寄梅花
最新收录:

暂未开通

阳枋
阳枋简介

全 名 阳枋

阳枋阳枋简介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宋朝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