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习论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在辅导方面社会学习论为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一九六八年所提出最初称为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强调个体所生活的、工作的与游戏的社会环境对个人的态度、自我信念以及对世界的看法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其主要观点包括: 1.个体的行为、认知和其他个人内在因素与环境具有交互决定(reciprocal determination)的连锁关系。 2.在自然的情境中个体由观察楷模(model)的行为及其行为结果以学习新行为。观察学习不一定会有行为表现但在适当的诱因下观察者会将习得的行为表现出来。 3.从观察学习到行为表现的历程中行为者的认知历程扮演着主导者的地位其主要历程有四:注意、保留、动作再生和动机历程。注意和保留的机制负责观察行为的习得动机和动作再生的机制负责支配习得行为的表现。因此学习历程需要学习者具备认知处理和做决策的技术。 4.楷模可以包括父母、教师、邻近的成人、同侪、兄姊和影视名人等。其所提供的刺激种类有真实楷模、符号楷模、语文七述或教学。楷模行为的主要功能在传递刺激给观察者、强化或减弱观察者对表现特定行为的限制、传递新的行为模式给观察者。而楷模与观察者的特质、楷模行为出现的功能性价值会影响被观察行为是否受到注意之个体认知处理的历程。 5.引起学习者注意之楷模行为符号需转换成视觉或语言的符码透过心像或动作演练的过程将之储存于记忆中进行编码保留以保持持久的效应。当适当的诱因出现时个体便会经由选择并组织相关反应的过程执行动作再生的历程。 6.动机历程中的增强经验具有催化行为表现的功能。增强的种类包括直接增强(direct reinforcement)、替代性增强(vicarious reinforcement)与自我增强(self-reinforcement)之类这三类增强经验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 7.任何领域的精熟技能与能力的发展属复杂技能的学习历程其行为表现与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整系统的发展有密切关联。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确信自己可以执行产生某一特定结果所需行为之感觉自我调整系统则是个体透过目标设定与自我评监的过程促使自己在某一领域中达到杰出成就的历程。自我效能与自我调整能力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不断产生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在教育心理学方面一九七零年代后期社会学习论扩大探讨个体的自我调节(self-regulatory)历程及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主要论点如下: 1.人类的学习包含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前者指学习者直接经验到后果的学习方式是传统行为主义的说法。但是人类的学习也包括了经由观察到受增强的行为后而表现出同样的行为例如因见人偷窃而受惩罚以致自己不敢偷窃。 2.个人复杂行为的学习受行为(B)、环境(E)和影响知觉与行动的内在事件(P)三者之间的连锁关系所决定。 3.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由于个人能用符号来思考并提出情境中的问题因此能够预先知道自己行动的后果并且依照后果来改变行为或激发某种行为。 4.强调观察学习:个人在社会情境中有很多机会观察楷模的行为及行为带来的后果并由此学到复杂的技能和能力。因此观察、模仿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根据班杜拉的分析模仿学习包含以下四个步骤:(1)注意楷模:包括直接观察楷模的行为或是由影片、电视、报章杂志中的间接观察学习者要能注意并正确知觉到新行为否则便无法学习; (2)收录观察到的行为并保留在记忆中:将所观察到的行为转换成视觉或语文码并储存在记忆中以便楷模不在场时仍能提取。演练或将某事件编为多种相关的码都有助于记忆的技巧; (3)表现出观察到的行为; (4)动机促成整个学习历程:直接增强、替代性增强及自我增强可作为促成学习的动机。直接增强是传统行为主义所强调的后两种增强则是社会学习所强调。此外学习者对某行为是否会获得增强的预期也会促使他表现该行为。 5.复杂能力和技能的学习不只依赖观察学习的历程还需要个人的自我效能感(确信自己可以达到某一特别结果)及自我调节系统(个人除由外在评价来增强行为后果外也能作自我评价)。
社会学习论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教育Wiki编版
|